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分录怎么做?
1、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会计分录的制作如下: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2、相关会计分录与上述类似。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相互转换 由于是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与存货、自用性房地产之间的转换均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
3、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固定资产时,按原账面余额分别转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即可。
4、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10%提取。比例就是:盈余公积(或借记) 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或借记) 90%这是政策变更导致的追溯调整,其实原来是利润表的科目,追溯调整的时候替换成留存收益。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1、【答案】:A、C、D 企业将自用土地使用权或建筑物转换为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按该项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在转换日的原价、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减值准备等,分别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
2、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账务处理主要涉及采用成本模式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相互转换;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相互转换,具体如下:采用成本模式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相互转换由于是用成本模式进行核算,投资性房地产与存货、自用性房地产之间的转换均按照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
3、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会计分录的制作如下: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递延所得税
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递延所得税如下:投资性房地产是指用于获得租金或资本增值,而非用于自用或销售目的的房地产。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当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时,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首先,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之间的转换会导致税收后果。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由成本模式转化为公允价值模式,计税基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确定(按照历史成本该提折旧继续 提折旧);账面价值:按期末公允价值计量。即:本题计税基础=历史成本-折旧=3940-468=3472 账面价值=期末公允价值=4472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在税法中不承认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税法只承认账面价值,所以当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时候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成本法下,计税会计没有差异,但是转了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计税基础还是按照成本模式的。
因为税法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只认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在税法中不认其公允价值,成本法下,计税会计没有差异,但是转了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报表反应的也是公允价值,计税基础还是按照成本模式的,两者之间差异不就出来了所以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转公允价值模式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主要原因是两种模式对资产的计量方式存在差异,导致税务处理和会计处理之间产生了暂时性差异。详细解释如下: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通常是按照其历史成本减去累计折旧来计量的。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时候计入什么科目?
1、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存货时,企业应该在转换日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借记“开发产品”科目,其他会计处理同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的会计处理。
2、在进行处置操作时,需要结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科目,但这不会影响本年利润。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是指房地产用途的改变,而不是处置。当投资性房地产的用途发生变化时,企业需要将其从“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转换到“固定资产”科目。
3、您好!是啊,就是借方增加贷方减少啊,怎么了?不对吗?“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这个科目就是投资性房地产在公允模式下设置的一个科目,由成本法转为公允价值计量的话,就应该是增加“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这个科目啊。